人参果的寓意,人参果在风水上的寓意
藏历新年习俗
藏历新年是藏族诸多节庆文化中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人参果在风水上的寓意,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新春和新年的向往与期待。2011年5月23日,藏历新年被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准备年货
因为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民族节日,藏历新年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按照传统,藏历新年的准备工作基本上会在藏历十二月初开始,年货涵盖“衣、食、住、行”。在服饰方面,将准备新年的礼服与装饰品;在食物方面,将准备酥油、牦牛肉、糕点等;在居家方面,将买好“香布”(香布是藏式建筑门窗上装饰的彩色布料,通常用五彩绸布缝制而成),添置新家具等。在农牧区,还将给自家的马准备新装,添置五颜六色的装饰物。
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羊头,系远古的图腾标志。藏语叫“罗果”“罗”是“年”的谐音,“果”是“头”,连起来有“年头”之意。因此,每逢新年时节,必备象征祥瑞的羊头。羊头还代表牲畜,有水草丰美、六畜兴旺之意。藏族谚语中以“身穿羊毛氆氇暖,口吃青稞糌粑香”来表达藏族群众对大自然给予丰衣足食的感恩之心。
“卡塞”,是一种菜油或酥油和面粉制作的藏式糕点,“卡塞”花样繁多,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配以食用色素,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代表爱情长长久久。人参果原名为香瓜茄,又名长寿果、凤果、艳果,又有种叫爱情果,代表爱情长长久久。原产南美洲,属茄科类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外形似人的心脏。其果肉味道独特、脆爽多汁。
“卓索切玛”,可称为五谷斗或吉祥斗。首先用木板制作一个长方形的木斗,称为“波雄”。在斗的正面雕刻八瑞相等吉祥图案,背面一般则上单一的红色漆,两边的把柄雕刻成双龙戏珠,十分庄严,其中雕刻最精致的属扎囊虱雕技术。木斗从中间隔为左右两半,左边盛放炒麦花,右边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堆成金字塔形,上插用各色颜料染成的麦穗、罗萨梅朵和“孜卓”。罗萨梅朵又称瑞圣花,堆龙德庆区桑木村是罗萨梅朵之乡。“孜卓”形似令牌,两面顶端用酥油绘制太阳、月亮及六长寿等图案,尼木县是“孜卓”的故乡。
另外,在节前,家家户户要用木桶或陶罐浸泡青稞,酿制青稞酒,还要把酥油、奶渣和红、白糖糅合在一起,制作一种名叫“推”的酪糕。
打扫卫生
按传统习俗,藏历十二月三十日,男的需剪发整理,女的则需洗发梳理。如家中发生过不幸之事,则不能洗头剪发。
古突之夜
吃“古突”面是一个饮食与娱乐并重的仪式,是藏族人民独具特色的民俗传统。因为“古突”的面团中会藏九种不同寓意的代表物,褒贬各一半。全家人一边吃“古突”,一边讨论自己碗中“面团”内所藏的代表物,相互分析过去一年中的所作所为,评价谁善谁恶,非常热闹。
“古突”面中包含着九种代表物:麦秆:象征持法永恒之柱,非常吉祥;人参果:象征有口福,具有福相之意;牛粪:象征取之不尽,用之不尽,代表丰盛;羊毛:象征性格温柔善良;瓷片:象征游手好闲;盐巴:象征懒惰;炭粒:象征心地不善,狠心;辣椒:象征说话尖酸刻薄;黑豆:象征吝啬。
人参果,出自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一种神奇的仙果。明朝的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略云,镇元大仙所在的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此果又名草还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
欢度新年
取圣水(即新年的第一滴水,藏语称“曲谱”),是传统藏历新年初一早上最关键的一件事情,每个家庭都会在天没亮之前就到井里或河中取新年的第一桶水。谁家能盛到新年的第一瓢水,都会认为是这个家庭最幸运的一件事情。
藏历正月初一作为最吉祥的一天,一般闭门欢聚,互不拜访。这一天,家庭主妇起得最早。清晨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观颠”,即放有糌粑、红糖、人参果和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全家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按辈分依次坐定。长辈端来切玛,每人都先抓上几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祭神,接着依次抓一点送进自己的嘴里。这时,长辈与晚辈相互祝福。新年仪式之后,全家人将围坐在一起,喝青稞酒、吃人参果等食品,欢度新年。
初二开始,亲戚朋友开始互相拜年,持续三至五天。人们手捧切玛和青稞酒,互祝新年好。拜年时,要祝贺道:“扎西德勒!”
可以送的,人参果是一种保健水果,有保健的功效。人参果(Ginseng fruit)又名长寿果、凤果、艳果,原产美洲,属茄科类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亦可称作仙果、香艳梨、艳果。人参果属于茄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成熟时果皮。
藏历初三,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撒糌粑。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愿。
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传统中,藏历新年有许多娱乐项目,包括传统体育项目、锅谐、锅庄、即兴表演等,内容非常丰富。
配图:方志四川(本文图片来源于“甘孜县旅游”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