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果是什么,沙果俗称
沙果树在呼伦贝尔市东岭南作为一种特色产业。近年来,在市场引导和国家政策扶持下,无论栽植面积还是果农种植果树积极性都发展迅速,但在栽培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严重制约了沙果向着高端商品发展。为此,结合自己多年生产实践,针对当地沙果栽植现状,从栽培技术方面提出了几点指导性建议。
1 呼伦贝尔沙果简介
1.1 自然环境条件
沙果是河北叫法,中文学名:柰子。拉丁学名:Malus asiatica。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落叶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骤尖,边缘有极细锯齿。国内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均有分布。沙果又名“黄太平”,是苹果属中的一个早熟的小苹果品种,源于前苏联,后传人我国东北。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据史料记载,沙果盛产于东北,尤其在黑龙江省宾县的东南,常安乡光恩村,此地年产黄太平果达万t以上产量约在2 000~3 000 kg/667m2之间,单株最高产量可达350 kg。黄太平果树抗寒、耐旱。果实酸甜可口,清脆爽口,汁浓味香。
1.2 栽培历史及标准化栽培意义
沙果作为高寒地区呼伦贝尔市的特色果树树种,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岭东南,东经120°28′~125°16′,北纬47°05′~49°55′。东北及东部与黑龙江省的嫩江、讷河县相连,东南以金界壕与黑龙江省甘南县为界,南部同兴安盟扎赉特旗,科右前旗毗邻。建国初期,此区人烟稀少,森林茂盛,水草丰美,环境优良,比较适宜沙果树的生长。但经过多年(50多年)的开发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十几倍,有的地方达到几十倍),以及人们长期无规划的过度开垦和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导致黑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面积不断增大,再加上以前栽植沙果树效益不明显(多数为自产自销的庭院种植),果农对沙果栽培的技术不够重视,沙果在当地栽培属于放任自然管理,土、肥、水管理又不科学,病虫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果树腐烂病危害率达到90%之多,导致这一优良果树品种(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加工)在当地发展迟缓,很难显现出经济价值。
但是,沙果树作为呼伦贝尔市地方特色树种,近年来,在市场引导和国家政策扶持下,无论是在栽植面积还是果农种植果树积极性都发展迅速,如果能够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行标准化栽培,无论是从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其潜质是巨大的。实行沙果树标准化栽培,意义重大。
沙果,其风味独特,口感酸甜,营养丰富,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加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对健康、休闲、方便、时尚等食品)的转变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沙果的栽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上升。但作为第一生产者的果农,传统的生产观念和落后的栽培技术及经营模式一时很难得以改变和提高,这必将会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也很难实现果品产值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我们立足高端、着眼未来、突出地区特色、优化现有资源、利用好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走产学研加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供销发展之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果园,扶持果品加工业(地方龙头企业),使其产品实现安全、精品、国际化,意义重大。
2 生产现状
2.1 沙果生产现状
当地的沙果多数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管理粗放,产量低,病虫害严重,沙果俗称,品质差,其商品性能不能得到最大的显现,急待改进。
2.2 沙果的加工利用现状
2.3 土地资源丰富,原材料供应充足
按照呼伦贝尔市政府2006年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的部署,岭东三旗市退耕还林2.67万hm2。其中扎兰屯市6 666.67 hm2,阿荣旗6 666.67 hm2,莫旗1.33万hm2。这些土地特别适合沙果树的生长发育,如能开发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沙果树,再加上对原有老果园的改造,原材料供应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沙果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水果,它长得不但像苹果,还有点像山楂,口感比较细腻,水分含量比较高,味道也甘甜。
3 存在的问题
1)栽培技术不规范。管理技术措施落后,产量不稳,产品品质差,经济效益不明显。
2)品牌意识薄弱,创新力不强。
3)管理粗放,不注重修剪。
小沙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美味水果,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是他最重要的功效,因为这种水果中含有植物蛋白和大量碳水化合物,还含有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盐酸胆碱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这些营养能很快被人体吸收,可维持人体。
因为管理粗放,导致商品率及品质大幅度下降;病害严重,特别是在高寒地区因冻害而发生的腐烂病极为严重,发生率达到90%以上。不注重科学合理的树体管理,大、小年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制约了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4 标准化栽培技术关键
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建议栽植沙果时要实行标准化栽培。这样不仅方便管理、减少投入费用,而且能够延长果树结果年限,保证丰产、稳产,同时还能够生产出优质果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1 建圆要规范合理
沙果属蔷薇科,仁果亚科,苹果属,别名林檎、花红果、萘子。沙果性平,味甘酸,具有止渴生津、消食化滞、涩精的功效。沙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沙果香气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沙果的口味 沙果味道酸而收敛,。
建圆前要进行科学规划,严格划分小区,合理规划道路、排灌系统,营造防风林,对树种、品种要坚持实地实栽,为以后的管理和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4.2 水肥土药等可控因素必须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和精准使用
尽管沙果在当地是一种适宜生长的树种,附加值也比较高。但要想生产出优质产品,突出沙果自身风味,创造出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创造一个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对土、肥、水、药等因素的使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精准。
再次,结合果树物候期,特别是果树需水的临界期,如花芽分化前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等,要准确判别是否缺水,如需浇水,就要做到及时、提前、足水。绝对不能等到看到植物器官缺水了才去浇水,以免影响果品品质。
4.3 注重修剪,推广小冠疏层型树形结构
合理的树形结构加上科学的土、肥、水、药使用,不仅可以使树体健壮生长,而且会生产出优质果品。
小冠疏层型树形结构,全树保留主枝5~6个,主枝上的侧枝直接作为结果枝组,每个主枝上留2~3个侧枝,全树大约留10~15个。树高2.5~3 m,树冠比0.8,株行距3~4 m,保苗56株/667m2左右。推广使用小冠疏层型树形,是考虑到方便管理、节省费用、有利于树体健壮生长。一是,树体较矮,无论是修剪还是摘果、打药,都可以减少大量用工,进而减少费用的支出。二是,这种树形可以避免高寒地区灾害性气象因素的影响,减少冻害的发生。三是,缩短进入盛果期的时间,在追求前期产量的同时,能够在短期内进入丰产期。
沙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沙果香气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当下的畅销果品。小乔木,高4-6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嫩枝密被柔毛,老枝暗紫褐色,无毛,有稀疏浅色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
4.4 定树定产,保证丰产稳产
确定了亩栽株数后,每株树随着树龄的不同,确定每株树的产量,幼树期尽量少结果,对于多余的营养枝视情况可以考虑留一定产量的果实(在不影响永久性固定枝组生长的前提下),而对于永久性固定主枝在树形未形成前绝对不让形成结果枝结果,需让其尽快长树,使树体强壮、快成型。在培养树形的同时要合理地培养出三套枝(营养枝、预备枝、结果枝),以保证丰产、稳产。当树龄进入盛果期后,为延长盛果期年限,每株树定产在50~70 kg左右,产果实3 000~4 000 kg/667m2。当然对于土壤肥沃的地块,定产可以适当的高些。收入在3 000~4 000元/667m2,纯收入在2 000~3 000元/667m2。
4.5 病虫防治
4.5.1 病害及对策
在当地,沙果树病害主要是腐烂病。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树体的衰弱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真菌入侵造成的。就是说,凡是能够引起树体生长衰弱的原因,都可能造成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在生产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常引起果树树体生长衰弱。一是农事操作时和虫害造成的伤口;二是肥、水管理不科学;三是冻害的发生;四是大小年现象;五是用药不当,发生药害引起的树体衰弱。
为此,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防治害虫避免产生虫口,农事作业要小心,防止造成伤口。
2)肥、水管理要根据果树生长发育规律,结合物候期,在果树需肥、水临界点前做到科学、精准施用。
3)留意天气预报,如有特殊天气对树体进行及时保护。
4)注重精细修剪,合理预留花芽,避免大小年的发生。
5)对于已经出现病斑的果树,要及时防治,建议应用药剂防治。在果树发芽前刮去翘起的树皮及坏死的组织,刮除的病死树皮和修剪掉的生病枝条要及时带出果园烧毁或深埋,然后喷施3~5°Bé石硫合剂或溃腐灵。另外,在生长季节发现病斑也要处理,尤其是夏季,轻刮发病组织后,用2%宁南霉素100倍液加碧护喷伤口或喷溃腐灵,843康复剂涂抹病斑,对治愈病斑有较好的效果。
4.5.2 虫害
在当地,害虫种类比较多,但造成危害的主要有天幕毛虫和苹果巢蛾。对这两种害虫的防治,主要结合修剪摘除卵块深埋或者是当春天幼虫刚孵化时及时用药点喷,效果显著。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触杀性药剂即可。
4.6 产供销紧密结合,创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产、供、销紧密结合,是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这种形式能够相互制约,保证产品的质量,准确预测市场情况,畅通销售渠道。沙果及沙果的加工产品,作为我地无公害绿色特色商品,要有品牌意识,注册自己的商标,保护我们的特色商品的产权,生产者生产出的高档产品,使消费者能够真正消费的放心。利用先进科学措施,对部分果实采用套袋、贴字等技术手段,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实现商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