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水果 > 凉性水果 > 柿子

丹凤柿子醋,柿子醋

商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4月)

商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8月)

一、民间文学(1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仙娥湖的传说 商洛市群艺馆

丹凤柿子醋

2 黑女潭的传说 商洛市群艺馆

3 丹凤四皓传说 丹凤县文化馆

4 药王韦善俊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5 灵龟负书与大禹导洛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6 刘秀的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7 玉虚洞的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8 罗汉洞的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9 沉香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10 河图洛书 洛南县文化馆

11 甪里先生隐居处传说 商南县文化馆

12 三马地传说 商南县文化馆

13 镇安黑龙潭传说 镇安县文化馆

14 镇安舍尸崖传说 镇安县文化馆

15 镇安云盖寺传说 镇安县文化馆

二、传统美术(1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商州木雕工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2 商州剪纸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3 商州刺绣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4 商州花灯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5 丹凤石刻工艺 丹凤县文化馆

6 洛南民间剪纸 洛南县文化馆

7 洛南木板雕刻 洛南县文化馆

8 洛南泥塑 洛南县文化馆

9 丹江针绣 商南县文化馆

10 榔榆根雕 商南县文化馆

11 镇安剪纸 镇安县文化馆

12 镇安泥塑 镇安县文化馆

三、传统音乐(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商州孝歌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2 丹凤民间歌谣 丹凤县文化馆

3 商南鼓乐流水调 商南县文化馆

4 八仙鼓 山阳县文化馆

5 喇叭眼 山阳县文化馆

6 镇安唢呐 镇安县文化馆

7. 镇安孝歌 镇安县文化馆

四、曲艺(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商南花鼓 商南县文化馆

2 三弦弹唱 山阳县文化馆

3 山阳花鼓 山阳县文化馆

4 镇安三弦弹唱 镇安县文化馆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商州闯王武术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2 洛南担芯子 洛南县文化馆

3 太子秋千 商南县文化馆

4 山阳耍灯 山阳县文化馆

5 吆母猪 山阳县文化馆

6 雀牌游艺 柞水县文化馆

7 踩高跷 柞水县文化馆

六、传统手工技艺(6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商州黑龙口豆腐干制作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2 商州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3 孝义柿饼制作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4 商州传统织布制作工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5 商州芦席编制手工工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6 商州草编漆器制作工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7 商州陶瓷烧制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8 商州柳编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9 商州传统风箱制作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我的家乡在丹凤,那里有我非常爱吃的柿子。 柿子的品种很多,有“鸡鸣”、“帽盔”、“尖顶”、“火罐”、“重胎”,还有最好吃的“社里黄”。人们常说:“社里黄,美味如蜜糖。” 春天到了,一棵棵柿子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光。

10 商州杆子秤制作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11 商州打铁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12 商州合皮绳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13 丹凤草编技艺 丹凤县文化馆

14 丹凤土织布技艺 丹凤县文化馆

15 丹凤柿子醋酿造技艺 丹凤县文化馆

16 丹凤商芝肉制作技艺 丹凤县文化馆

17 丹凤翻碗子制作技艺 丹凤县文化馆

18 洛南花馍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19 八里砂锅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0 洛南西寺蛮糖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1 兰草河红薯粉条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2 巡检陈醋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3 洛源豆腐干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4 寺坡橡子凉粉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5 铁器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6 保安旋桃木葫芦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7 景村瓦器制作工艺 洛南县文化馆

28 洛南手工挂面 洛南县文化馆

29 商南茶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商南县文化馆

30 梁家坟腊肉锅巴制作技艺 商南县文化馆

31 商南熬糖制糖手工工艺 商南县文化馆

32 商南漆雕传统手工技艺 商南县文化馆

33 传统手工榨油技艺 商南县文化馆

34 山阳火纸制作技艺 山阳县文化馆

35 山阳粉皮制作技艺 山阳县文化馆

36 山阳豆腐制作技艺 山阳县文化馆

37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 山阳县文化馆

38 漫川豆豉制作技艺 山阳县文化馆

39 中村挂面制作技艺 山阳县文化馆

40 山阳包谷酒制作技艺 山阳县文化馆

41 镇安挂面制作技艺 镇安县文化馆

42 镇安织布制作工艺 镇安县文化馆

43 镇安刺绣传统手工制作工艺 镇安县文化馆

44 镇安木王腊肉制作技艺 镇安县文化馆

45 镇安蜡花制作工艺 镇安县文化馆

46 镇安陶器制作工艺 镇安县文化馆

47 镇安象园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镇安县文化馆

48 镇安粘花传统手工技艺 镇安县文化馆

49 镇安云镇荞麦饸饹制作技艺 镇安县文化馆

50 镇安皮纸制作技艺 镇安县文化馆

51 镇安草编手工制作工艺 镇安县文化馆

52 镇安面花 镇安县文化馆

53 镇安元宵花灯 镇安县文化馆

54 柞水醪糟制作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55 砧板肉制作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56 南山蒸碗子制作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57 柞水凤镇铜器加工工艺 柞水县文化馆

58 柞水糍粑制作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59 甘露浆补药酒酿造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60 青花包谷酒酿造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61 传统制糖制作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62 石磨豆腐制作技艺 柞水县文化馆

63 柞水竹编手工制作工艺 柞水县文化馆

七、民俗(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木铎巡城 商洛市群艺馆

2 商洛孝歌 商洛市群艺馆

3 金旌御葬 商洛市群艺馆

4 商州清明山庙会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5 丹凤摆盒子 丹凤县文化馆

6 竹林关放河灯 丹凤县文化馆

7 竹林关龙灯会 丹凤县文化馆

8 丹凤路灯会 丹凤县文化馆

9 竹林关城隍庙会 丹凤县文化馆

10 丹凤故事 丹凤县文化馆

11 佛山庙会 洛南县文化馆

12 书堂山庙会 洛南县文化馆

13 关帝庙会 洛南县文化馆

我的家乡在丹凤,那里有我非常爱吃的柿子。 柿子的品种很多,有“鸡鸣”、“帽盔”、“尖顶”、“火罐”、“重胎”,还有最好吃的“社里黄”。人们常说:“社里黄,美味如蜜糖。” 春天到了,一棵棵柿子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光。

14 谷雨公祭仓颉仪式 洛南县文化馆

15 山阳婚俗 山阳县文化馆

16 山阳葬祭习俗 山阳县文化馆

17 酒 话 山阳县文化馆

18 漫川婚宴安席礼仪 山阳县文化馆

19 板仓方言 山阳县文化馆

20 四月八古会 山阳县文化馆

21 镇安元宵灯会 镇安县文化馆

22 镇安七月半 镇安县文化馆

23 柞水十三花 柞水县文化馆

八、传统舞蹈(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商州云云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2 商州高(低)跷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3 高耀出灯锣鼓 洛南县文化馆

4 商南试马花棍(霸王鞭) 商南县文化馆

5 镇安旱船 镇安县文化馆

6 镇安跑驴 镇安县文化馆

7 明月和尚度柳翠 镇安县文化馆

九、传统戏曲(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商州曲子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2 丹凤汉调二簧 丹凤县文化馆

3 丹凤曲剧 丹凤县文化馆

4 汉调二簧 柞水县文化馆

十、传统医药(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中医药浴推拿 商南县文化馆

2 商南传统接骨术 商南县文化馆

3 中草药治骨髓炎 柞水县文化馆

4 王家成小夹板治骨伤 柞水县文化馆

十一、文化空间(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丹凤船帮会馆 丹凤县文化馆

2 漫川古镇双戏楼 山阳县文化馆

商洛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民间文学(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Ⅰ-17

牧护关传说故事

商州区非遗中心

Ⅰ-18

三贤哭活紫荆树的传说

商州区非遗中心

Ⅰ-19

天竺山的传说

山阳县文化馆

Ⅰ-20

仓龙山和丰阳塔的传说

山阳县文化馆

Ⅰ-21

金井施金传说

柞水县文化馆

二、传统音乐(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Ⅱ-11

商州唢呐特技演奏

商州区非遗中心

三、传统戏剧(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Ⅳ-11

商州彩调

商州区非遗中心

Ⅳ-12

镇安皮影

镇安县文化馆

四、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Ⅵ-10

柿饼:几乎全境都有,主要产地在商州孝义乡四周乡镇,其余各县均产,但没有成为产业加工链。丹凤将柿子酿成柿子醋,非常的绿色保健。板栗:几乎全境都有,主要产地在镇安、柞水两县,板栗颗粒大、口味香甜,现在板栗产业深加工。

商州高台芯子

商州区非遗中心

五、传统美术(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Ⅶ-17

商洛大漆泥塑

商州区非遗中心

Ⅶ-18

商州面花

商州区非遗中心

Ⅶ-19

洛南匠作画艺

洛南县文化馆

六、传统技艺(1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Ⅷ-75

土法榨油制作技艺

洛南县文化馆

Ⅷ-76

水磨大轮制作技艺

洛南县文化馆

Ⅷ-77

手工风箱制作技艺

洛南县文化馆

Ⅷ-78

洛南柳编制作技艺

洛南县文化馆

Ⅷ-79

传统水晶手工

制作技艺

商洛市硕亿水晶珠宝

有限公司

Ⅷ-80

猫碗

山阳县文化馆

Ⅷ-81

手工编草碗技艺

曹坪镇文化站

Ⅷ-82

水滴沟陈氏

老油坊

凤凰镇文化站

Ⅷ-83

掌上万年历

镇安县文化馆

Ⅷ-84

镇安菜肴三台席

镇安县文化馆

Ⅷ-85

镇安清真菜肴老碗席

镇安县文化馆

Ⅷ-86

商州烩菜

天地人和酒店

Ⅷ-87

商州石磨豆腐

天地人和酒店

Ⅷ-88

商山核桃饼

天地人和酒店

Ⅷ-89

鞑子梁烤馍

天地人和酒店

七、传统医药(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Ⅸ-5

盘龙七药酒技艺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Ⅸ-6

镇安民间传统正骨术

镇安县文化馆

Ⅸ-7

镇安烫伤治疗术

镇安县文化馆

八、民俗(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Ⅹ-33

兑山庙会

洛南县文化馆

Ⅹ-34

古镇宴席“三点水”

柞水县非遗保护中心

Ⅹ-35

过年祭祖拜四方

柞水县非遗保护中心

商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民间文学(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Ⅰ-22

仓颉手植柏传说

洛南县非遗保护中心

Ⅰ-23

封子山传说

洛南县非遗保护中心

Ⅰ-24

朝秦暮楚传说

山阳县文化馆

二、传统音乐(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Ⅱ-12

紫荆鼓乐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

张塬村委会

三、传统美术(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Ⅶ-20

商州张云马泥塑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Ⅶ-21

商州糖画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Ⅶ-22

洛南民间面塑

洛南县非遗保护中心

四、传统技艺(19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Ⅷ-90

洛南草编

巧手草编有限公司

Ⅷ-91

洛南盆景

企业回如果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咨询下上海琛菲。上海琛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全面提供各类 NFC 果蔬汁饮料,果酱/果粉、各类乳制品、蛋白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果干果脯,果酒果醋,酵素,酶制品、益生菌等流体/固态食品 以及生物工程等生产线。

洛南县非遗保护中心

Ⅷ-92

洛南核桃油制作技艺

洛南县非遗保护中心

Ⅷ-93

景村烧鸡制作技艺

洛南县非遗保护中心

Ⅷ-94

紫玉玛瑙石制作技艺

洛南县文化馆

Ⅷ-95

商州洋芋糍粑制作技艺

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Ⅷ-96

老李家烧鸡

丹凤县文化馆

Ⅷ-97

丹凤泥塑

丹凤县文化馆

Ⅷ-98

丹凤面花

丹凤县文化馆

Ⅷ-99

丹凤老包谷酒酿造技艺

丹凤县文化馆

Ⅷ-100

丹凤竹编

丹凤县文化馆

Ⅷ-101

商南十三花

商南县城关老西街餐饮店

Ⅷ-102

赵川传统高粱酒

商南县城赵川红酒坊

Ⅷ-103

商南石雕

商南文化馆

Ⅷ-104

商南泥塑

商南文化馆

Ⅷ-105

商南绒绣

商南县文化馆

Ⅷ-106

山阳羊肉泡

山阳县文化馆

Ⅷ-107

镇安八大件子

镇安县文化馆

Ⅷ-108

博盛荣酿酒技艺

柞水县非遗保护中心

重点介绍一下国家级非遗项目吧

商洛花鼓(国家级)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清光绪三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大批灾民进入商洛地区,带来了郧阳流行的花鼓戏。后花鼓戏逐渐改用商洛地区方言演唱,并吸收了许多商洛的民歌小调,最终形成商洛花鼓。

因其流行地域和语音的不同,商洛花鼓逐渐形成了商丹路和镇柞路两大流派。商丹路花鼓又被称为北路花鼓,它以关中语系为主,杂以当地土语,曲调流畅、优美,婉转柔和;镇柞路花鼓又被称为南路花鼓,它以鄂西北语系为主,掺用本地土语,曲调高亢洪亮,欢快明朗。

商洛花鼓由花鼓子、八岔子、大筒子三种曲调构成。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也叫小调戏,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性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用八岔调演出,也叫八岔戏,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其曲调分阳八岔和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或大八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小八岔,柿子醋,代表性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也叫筒子戏,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多表现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脚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

洛南静板书(国家级)

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说、打、敲、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音韵宏亮,吐字清晰,刚柔相济,古朴粗犷。说唱以求神、谢土神和为农户红白喜事助兴取乐为主,书目形式分为大本书、中篇书、小回书以及二三十句的小书帽,内容大多以唱七字句韵文的传统书目为主,爱憎分明,有褒有贬,上自天文,下自地理,人物形象逼真,生活气息浓郁,融入成语、歇后语和方言土语,既有西北秦人的豪爽,又有中原风情的委婉。由于静板书铺派稀少,简便易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椅即可演唱,深受群众欢迎,百年不衰。解放后,洛南县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就致力于静板书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县文化、宣传部门多次组织民间艺人学习培训,挖掘整理传统书目《包公案》《施公案》、《三国志》、《杨家将》、《二十四孝》、《八仙传奇》等大小书目300多本(回),编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拉荆把》、《马前波水》、《尿床王》、《性子急》等50多部,并且培养了一批男女青年新秀,将这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多次参加省、地、县的文艺汇演,使这一古老曲种大放异彩。城关文化站站长吴全喜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三十余年,对洛南静板书可谓情有独钟,多次深入洛南上寺店、庙台、灵口、三要、石门、石坡、永丰、四皓等地,遍访老艺人,对静板书的传承谱系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至今还保留着30年前三代老艺人现场表演和参加汇演的录音、录像、照片等弥足珍贵的资料。

洛南静板书主要以唱七字句韵文的传统书目为主,内容大体有:神话传说、历史演义、公案传奇、忠臣教子、男情女爱等。书目形式有:大本书、中篇书、小回书以及三、二十句的小书帽。大本书可说唱几天几夜,小书帽诙谐幽默仅三、二分钟,多是用于开场招徕观众。

商洛道情戏(国家级)

商洛道情戏是流传于陕西省商洛市的民间戏曲形式,有千余年的历史渊源,扎根于民间,与广大汉族劳动人民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

商洛市位于陕西东南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以境内商山洛水而得名,地处秦头楚尾,山明水秀,人杰地灵,风土人情兼北方粗旷,融南方灵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上世纪50年代,商洛道情兴起,商洛道情起源于我国道教化缘时的诵经调,是陕西道情的始祖,现广泛流传于商洛镇安、柞水、山阳、商州、丹凤、洛南、商南等城镇乡村。

商洛道情戏起源于我国唐代道教道士说唱情理之曲调,自唐代以来即开始广为流传,经过长期演变,逐渐成长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剧种,明崇祯年间,白米虫曾到商洛演唱道情(《陕西戏曲总志》);1956年陕西省皮影汇演,大会专家考证商洛道情是陕西道情的始祖(《商洛文史资料》);清同治七年,洛南桑岭人张天泰办的皮影班,人经四代;清光绪八年(1882年),丹凤竹林关人徐明启的成顺班,从父辈起传世五代。建国后,这个民间小戏种类,才真正焕发了新的生机,被专业剧团搬上了戏剧舞台,经过挖掘整理,继承改良,变化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58年商洛剧团整理“道情”传统剧《一文钱》《水泼大红袍》《隔门贤》等并搬上舞台,之后相继移植、上演了《红湖赤卫队》《梁山伯与祝英台》,现代剧《山花姑娘》《红色娘子军》《龙江颂》等剧,迈出了新的一步。1960年《一文钱》搬上银幕,影片发行国内及新加坡。1989年,商洛剧团的《农家媳妇》参加陕西省青年演员汇演,一举夺得创作、演出、演员、舞美、导演五个一等奖,音乐二等奖。

商洛道情风格独特,表现力丰富,渲染力强烈,它不仅音乐丰富,旋律质朴,语言真切,个性鲜明,而且贴近百姓生活,乡土气息浓郁,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商洛道情戏音乐结构的艺术特点更是独具特色:

1.唱板。

有慢板、紧板(又名撩子代板)、二八板(即“二六板”)、辘子、尖板、滚白、嘛韵(亦称“嘛簧”即后台伴唱帮腔)。分欢音韵、苦音韵、回头韵、花花韵四种。各唱板又有欢音、苦音之分。唯“滚白”只有苦音。嘛韵是道情剧种独特风格之一。在传统唱腔中多为两句一嘛韵,亦有多句嘛韵的“串句”形式,也有多句不定数定韵的。弦乐曲牌有[鲜花开](又名“游花园”)、[开板]、[八板]、[雪花飘]、[分点子]、[梳妆台]、[双放牛]、[游板](即“游弦”)等;唢呐曲牌:[流水空场](又名“摆场”)、[地留]、[娃娃]、[石榴花]、[大开门]、[毛毛点]、[点将]、[紧慢因缘]、[三眼腔]等;板头有大起板、小安板、尖板(艺人称“安头”)等。

2.唱腔规律。

慢板,过门后静板,开口于强拍;二八板,过门完后开口于后半拍;紧板,过门完紧接着开口;尖板,紧打慢唱,开口较自由。以“说唱体”(静板)为主要形式,唱词平易通俗,唱腔清新幽雅。旋律婉转、开朗、节奏自由明快。搬上戏曲舞台后,吸收一些民间音乐素材,对原“静板”唱腔,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提高。嘛簧也作了改革,分别采用男帮男、女帮女、二部或三部合唱形式。唱腔解决了男女同腔同调的历史难题,适度提高音域,采用移调、转调等伴奏法,使其风格更为丰富。

3.伴奏乐器。

文乐有:二股弦、低音板胡、二胡、曲笛、反调板胡;武场有渔鼓、简板、鼓板、大锣、大钹、皮梆子、水水等。领乐为渔鼓、板胡。

扎根于民间的商洛道情戏,自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发展至今。

仓颉传说(洛南县/国家级)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34;。

【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1。那时,1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4项:商洛花鼓、洛南静板书、商洛道情、仓颉传说

省级32项:商洛民歌、商洛花鼓、镇安花鼓、洛南静板书、柞水渔鼓、镇安渔鼓、仓颉造字传说、商洛道情戏、丹凤高台芯子、谷雨公祭仓颉仪式、孝义柿饼制作等。

下一篇重点介绍山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89689269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